以“未来产业”托举“产业未来” 看“经济第一大省”如何向新突围
时间:2025-03-01 12:44:21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这几天,一个来自深圳、代号PM01的人形机器人,仅用一个前空翻动作,就“刷屏”了不少大湾区人的“朋友圈”,也“丈量”了我们和未来产业的距离:属于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未来,来得远比我们想象还要快。
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产业革命性突破,同样需要“十年之功”。看似“简单”的翻滚动作,背后是工业设计的优化更新,是先进算法的迭代演进,更有来自广东产业基础的集体托举——大湾区产业链和科技链上每个细节的协力“狂飙”,正在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不断“翻滚”向前的关键动力。

产业提速背后,更有来自“经济第一大省”广东面对未来发展发出的明确信号:从年初“新春第一会”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到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频频问计企业——站在产业变革的前夜,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,广东锚定“以新促进”的路径,志在让一次次来自人形机器人的向前“翻滚”,聚合成推动经济新跃迁的浪潮。

谋定当下,广东将如何托举新兴产业、制胜未来?又将如何在产业新浪潮的竞争中,中流击水,获得新的战略主动?

“从0到1”再到“100” 产业沃土迸发向“新”力

在刚刚出炉的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上,不少与会者关注到这样一个罕见的细节:在报告最后,附上了整整47个“名词解释”。

需要加以解释的热点名词,往往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,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新产业、新事物萌发的态势。其中,与产业和科技创新有关的新名词就占了一半。

5.5G、ESI、统一时空信息平台、车网互动……透过这些对大众而言稍显陌生的新名词,更能窥见深圳发力未来产业已经积蓄的势能和基础:全力竞逐时代浪潮,深圳已经建立起了可供未来产业迸发驰骋的产业“新赛道”。

从“创新之城”深圳出发,目光沿着产业链一路追寻,会发现铺就赛道、协力托举未来产业发展的案例,在粤港澳大湾区俯拾即是:来自生产车间、灵活抓取物件的一双机器人巧手,往往基于深圳某实验室里先进的超滑技术的投入应用;人形机器人越来越真实的“触感”和反应,则来自上游企业在传感器领域持续不断攻关……日前,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研报《人形机器人100: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》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,10家中国集成商里,来自广东的企业就占了一半,产业集成优势可见一斑。

与此同时,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、在电子信息制造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,在过去一年,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已经超1500家,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24.68万台(套)占全国总产量的44%,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——在产业基础托举之下,在智能机器人领域,广东已经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部件、本体制造、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。

窥一斑而知全豹。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交织互促,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力,正是广东敢于向未来产业“无人区”发起挑战的深厚基础,也是不断实现“从0到1”再“从1到100”的创新密码。

今年,广东出台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》,再次向模型算法、机器人核心零部件、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发起挑战,部署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学研平台,进一步加强全产业链布局。集腋成裘,这正是未来产业发轫的新空间,一片郁郁葱葱、高低有致的创新森林正在加速形成。

从“宽容失败”到为创新“兜底” 赋能未来产业穿越周期

锚定未来产业,既是一次抢占新赛道、舍我其谁的冲刺,更是一场久久为功、功在未来的长跑。

因此,着力培育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,不仅要关注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实力,更要看是否拥有坚守科技创新“长期主义”的战略定力。

就在最近,广州开发区出台相关办法,宣布在国资母基金的使用中,涉及种子直投、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%亏损。

这一“超常规”的举措,让不少人对大湾区国有资本对科技创新的“宽容度”有了新的认识。而身处其中的创新企业和风投机构,更能深刻体会“宽容失败”对未来产业的重要性。

不少业内人士将高科技企业在创业成长初期的18至24个月,称为跨越“死亡谷”。特别是对于高投入、长周期、极易遭遇失败的“硬科技”企业尤其如此。

让面向未来的企业在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能得到雪中送炭的支持,让资本愿意“耐心”地陪跑从初期到登顶的漫漫长路。正是不断深厚的产业基础之外,广东面对未来产业发展,形成的广泛共识——如今在大湾区茁壮成长,初具规模乃至成功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,有不少就发轫于从天使轮开始,来自大湾区资本“接力式”的稳定支持。

“无事不扰、有事必到”。在最近举行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上,面对来自全国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上,广东公开表明了对未来产业的秉持服务态度。一个“必”字,也显示出广东坚持深度陪伴、赋能高新科技企业穿越周期韧性增长的发展理念。

2024年以来,深圳、广州多只AIC股权投资基金快速落地,重点投向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、低空经济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。耐心资本支持广东高科技企业的效能正在不断提升。

不止于此。早在去年,广东还进一步以立法的形式推出《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》。其中不仅明确: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三分之一,让深耕未来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安心培育“从0到1”的基础研究能力;同时,还将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”作为推进广东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重要内容。针对以财政性资金或者国有资本为主资助的探索性强、风险性高的科研项目,原始记录证明承担项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尽职免责,甚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允许结题。

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土地,也许更能体会创新与“先行”中遭遇挫折的感受,更懂得失败的“可贵”,也更愿意与未来产业风雨同舟,携手同行。

从实验室到“新秀场” 未来产业的突围制胜之道

就在最近,在粤港澳大湾区,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开始让人形机器人“上岗”生产一线,充当起了“质检员”和“搬运工”等角色;在深圳市南山区的南头古城,身形小巧的人形机器人穿戴着警用装备,跟随民警上街巡逻,让市民惊叹之余,也让大家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有了更为具象的感受。

全力为新技术、未来科技开放更加广泛的“炫技场”,让这些新兴产业在实践中“冶炼”技术,在市场中创新。依托电子信息、先进制造的坚实基础,发挥市场广阔、应用场景多的优势,这正是广东在全力塑造产业新优势的“新打法”。

对未来产业而言,除了提供政策和产业链供给,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样急需:深圳今年就计划继续开放100个应用场景。为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,深圳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将“应开尽开”,比如开放市政环卫、应急救援、大模型辅助医疗等应用场景,让这些科技感满满的新产品进入到千行百业。这也意味着,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下一步的发展,在深圳、在广东,都将找到其更丰富的“秀场”。

当然,直面市场,不仅意味着能汲取更多来自市场的“灵感”,同时也意味着要承受来自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。

在开放场景的同时,如何更好地呵护萌发于大湾区的创新之火,广东有自己的“深考量”:让新质生产力自由驰骋的同时,又集中在集成电路、新型储能、生物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。平台上小批量试生产、材料装备验证、生产工艺验证……企业得以“试试水温再下水”。

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,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。广东正在摸索“有为政府”和“有效市场”紧密结合的“新质”转化之路。不断由实验室产出的成果,正快速投入,在广阔的市场上泛起阵阵涟漪。

人形机器人迈出的每一步,更是向来“敢为人先”的广东面向未来迈出的新一步。面对未知与挑战,葆有向“新”而行的坚定信念。这正是广东在托举未来产业的过程中,继续勇立潮头、开启新成长周期的坚定信心。

标签:

最新
  • 以“未来产业”托举“产业未来” 看“经济第一大省”如何向新突围

    这几天,一个来自深圳、代号PM01的人形机器人,仅用一个前空翻动作

  • 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揭牌成立

   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(范宇斌)近日,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第一届

  • 首登“侨晚”说相声,宝岛台湾演员姬天语:希望华侨华人爱上传统艺术

    中新网1月29日电(李柏涛)被称为侨晚的2025年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

  • 【市场观潮】年货生意背后的消费密码

    本报记者 邓崎凡《工人日报》(2025年01月21日 07版)春节将近,年

  • 第四届“北京·国际范儿”短视频大赛在京颁奖

   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 (记者 陈杭)第四届北京·国际范儿短视频大

  • 浙江游戏产业何以领跑出海?

    2024年,首款中国产3A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全球大放异彩。这是浙

  • 猫咪绝育坏人、老板意图分析师……年轻人的新副业“搞钱”还搞笑

    本报讯 平面设计、软件开发、绝育坏人演员、苍蝇馆子推荐官、老板

  • 5G应用加快演进“扬帆”升级

     我国5G应用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,当前5G正向5G-A升级演进。

  • 马拉松赛事频遭违规领跑员干扰 谁来守护纯粹的奔跑?

    央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(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

  • 青海湖之南推冰雪旅游大餐 冀“冰雪资源”成“火热经济”

    中新网青海海南11月23日电 (陈宗淇)22日,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2

  • 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球阀铸钢件在川交付

    中新网德阳11月18日电 (记者 刘忠俊)11月18日,国机重型装备集团

  • 福建漳州边检助力今年首艘菜籽船通关

    中新网漳州11月16日电 (杨军 高立璇)来自加拿大的巴哈马籍维纳奥

  • 星火成炬,情暖环卫 公益与环保同行

    环卫工作者们是城市的美容师,他们每天起早贪黑,无论严寒酷暑,始

  • 走进中国计量院:计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?

   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 题:走进中国计量院:计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

  • 胖子哈姆雷特把莎士比亚拽回我们中间

    时隔9年重看柏林邵宾纳剧院的《哈姆雷特》,它看起来既旧又新。这部

  • 赫力昂还原三大生活场景,携70余款创新产品奔赴进博“七年之约”

    11月6日,消费健康公司赫力昂(英文:Haleon)今年连续第七次参加中

  • 旅游
    • 广东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 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

    • 周二(8月22日)纽约尾盘

    • 美日韩峰会提到南海与台海,外交部:粗暴干涉中国内政!

    • 7月运输生产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暑期出游带动客运量大幅增长